近日,國內職業排行榜出爐,在農民工調查中,建筑工人薪資最高,平均薪資達9621元。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近2.69億農民工中有近44%從事建筑行業。但是,細分發現,以80后90后為代表的新生代農民工從事建筑行業的不足14.5%;60后70后為主的老一代農民工從事建筑行業高達29.5%。“從以上數據看出,現在說人口紅利消失,首先會在建筑業出現。”有業內人士指出,“新生代農民工隨著文化知識水平的提高,他們更愿意到勞動環境相對舒適、有一定職業發展空間和更多培訓機會的制造企業去工作,而傳統勞動密集型建筑行業對教育程度沒有什么要求,且工作強度大、環境差,將直接導致建筑業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尷尬局面。”
對此,作為國內新興建筑行業的代表企業,首家鋼結構上市企業,杭蕭鋼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單銀木表示,鋼結構建筑行業作為新型的建筑行業,同時也是綠色建筑的最重要代表,其工業化、標準化、規?;⑿畔⒒鹊纳a模式可以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彌補勞動力成本增加和勞動力不足的矛盾,從而擺脫“人口紅利趨于消失”帶來的發展瓶頸,為建筑行業升級轉型樹立標桿。眾所周知,傳統的建筑工地招工,需要工人能挑擔、能搬磚就算基本合格,但這種方式對于鋼結構建筑卻行不通。杭蕭鋼構副總裁陳瑞介紹:“鋼結構建筑最核心的是工業化”。在鋼結構的很多建筑工地上,幾乎沒有磚塊、沒有混凝土,建筑的承重結構、鋼筋承板、內外墻板全部在工廠生產,采用規?;?、標準化、流水化作業。鋼結構的建筑方式對新生代農民工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懂技術,也要懂管理。以杭蕭鋼構為例,在招工時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和體系,每個工人都需要經過培訓后再上崗,有完整的考核過程和晉升機制。這種工業化的建筑方式,改變了傳統建筑工地上農民工們看天吃飯,有活兒干活、沒活兒走人的不穩定狀態,將農民工從簡單的體力工作者,轉變為真正的、高素質的產業工人。在改變建筑工人身份的同時,也提高了效率,創造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