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建筑行業的發展一直行駛在快車道上。然而,偷倒、強倒建筑垃圾事件卻屢見不鮮,“建筑垃圾圍城”成了困擾城鎮發展的緊要問題。中國鋼結構協會秘書長劉萬忠表示,我國建筑產業的發展還只是停留在粗放型生產方式上,只有加緊淘汰傳統混凝土建筑模式,大力推廣綠色鋼結構建筑,才能破解“建筑垃圾圍城”困局。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僅2012年我國就產生建筑垃圾15億噸。據了解,1萬噸建筑垃圾需占2 .5畝地,按此推算,我國每年建筑垃圾將占地37.5萬畝,而杭州西湖湖面占地約9750畝。粗略一算,僅2012年,我國年產的建筑垃圾就可填埋38個西湖。杭蕭鋼構副總裁陳瑞認為,“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這種傳統建筑模式已經不符合發展需要,必須加以改變。而改變的突破口,就在于推廣鋼結構建筑。
作為“國內鋼結構第一人”,杭蕭鋼構的掌舵人、董事長單銀木向記者介紹,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形式,能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鋼結構建筑面積占總建筑面積的40%以上,而在我國這一比例還不到5%。“與混凝土住宅相比,以鋼材、金屬為主要原材料的鋼結構建筑,在原材料回收上優勢明顯。”杭蕭鋼構副總裁陳瑞介紹,鋼結構建筑采用裝配式建造模式,即便被拆除也有較高的回收率,從根源上杜絕“建筑垃圾圍城”。
雖然鋼結構建筑優勢巨大,但由于國內對鋼結構行業認知有限,很多人誤以為鋼結構“成本過高”,這阻礙了鋼結構建筑推廣。據了解,作為國內工業化綠色建筑集成專家與領導者的杭蕭鋼構,通過一系列技術革新和標準構建,將大幅降低鋼結構住宅成本,為未來鋼結構建筑在商用住宅產業內的大規模復制、推廣提供可行性。預計未來十年,以杭蕭鋼構為代表的鋼結構企業,將在打造綠色建筑、發展循環經濟,引領建筑全產業鏈轉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