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在近10年來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的經濟和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無論城鄉一貫地在討論著房子、房價以及納稅、社保等等牽涉“房事”的各種必備要素。未來3-5年,中國的房地產政策將走向何處?這是“地產總理”任志強等專業圈子的人士津津樂道的話題。而相應地,在鋼結構企業圈子里,幾乎每一個高層管理者都在用自己的視角解讀自己分析的中國鋼結構產業的未來。中國就是中國,不是美國,不是德國,每一個中國人都期望擁有自己的房子,這是這個國家人民的最固化的心理需求。沒有這一點,就構不成中國壯觀的地產行業和幾乎所有政府部門參與的“九龍治水”式的管控地產業的管理格局。而中國鋼結構行業發展最快速的根本原因,同樣源于中國改革30年來的經濟快速增長,尤其在快速工業化過程中工業制造領域的快速崛起。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的節點上,中國房地產在遭遇中央政府的強力管制之后,再一次開啟了寬松的購房政策,市場反饋再次火爆,從2014年10月起土地招拍掛再次受到地產企業的深度參與,中國再一波為期5年左右的相對平穩增長的房地產市場再次啟動。而同一個時點,中國鋼鐵行業陷入全行業整體虧損,鋼鐵價格較2009年左右下跌40%左右,按斤算,鋼鐵已經等同于白菜價,從整體成本考慮,鋼結構住宅的綜合造價已經逼平傳統的鋼筋混凝土住宅的綜合造價。
中國的快速發展,無論任何一屆政府,在完成中等程度的工業化之后,城市化進程都將成為20-30年之間快速發展的引擎。這種牽引類似美國一百多年前的西進運動的城市化過程一樣,就業、住宅、工業化、信息化、智能化相伴隨,將推動中國各層面的整體發展。在政策管控的行業低谷過后,仍將會持續這種城市化的進程。中國鋼結構協會創立30周年,會場熱烈,例行的慶典,行業人士的聚會,間歇中同行的交流,都在議論共同的話題:鋼結構行業的下一個30年是鋼結構住宅么?有多少類似的鋼結構住宅信息在跟蹤?現實的情況是,我國鋼結構行業發展30年,截止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是工業廠房領域,除了特殊玻璃、重化工等少部門行業中的極少數特殊功能的結構之外幾乎實現了98%以上的鋼結構應用。高層商務辦公樓宇中,應用鋼結構也在穩步提升,而在市場最為廣闊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地產行業,目前卻門可羅雀般地僅有為數不多的幾十座試點性質的鋼結構住宅。這是為什么?根本原因在于市場價值的比較優勢。鋼結構住宅在之前的階段,較傳統結構形式價格趨高,這是阻礙鋼結構住宅成長的根本原因。但同時,在高等級地震地區仍然沿用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作為住宅建設的主體結構,卻是中國相關抗震法律法規的缺失造成的。通過比較近鄰日本126部關于地震防護、地震區建設法規可以看出,日本通過強制性的法律法規為以鋼結構為代表的抗震結構的應用創造了先決條件。找市場而不要找市長,這是今天每一個參與市場的共識。但在涉及公共安全利益領域,通過法律法規的途徑,應用以鋼結構為代表的提升抗震能力的建筑形式,確也是利國利民的一件好事。如果在這個硬性點上,中國實現法律法規的立法突破,對鋼結構行業的發展無疑功莫大焉。幸運的是,中國市場總有一股神奇的能力,用最快的速度把高科技搞成大白菜,貪婪的土狼在“山寨”的過程中迅速完成從技術到市場的快速對接。這種從“山寨”到“價格戰”的過程,看似笨拙低劣,上不了臺面,卻兇殘有效,一招致命。有人總結說,哪個行業只要中國企業開打價格戰,就血肉橫飛,甚至玉石俱焚,外企巨頭就沒了活路,以前在服裝、家電、PC等領域屢次上演,現在小米、華為等企業同室操戈,結果卻搞殘了三星。這里總有一群貪婪成性的土狼鍥而不舍地在后面追趕,在你看不上眼的時候,已經悄悄逼近,完成了圍獵。稍微預期一下,如果鋼結構住宅在法律法規層面做硬性推進的大背景下,鋼鐵價格在3-5年內逐步趨穩甚至實現盈利,但鋼結構住宅在3-5年內逐步蠶食傳統結構市場——寶貴的3-5年將為未來鋼結構市場巨大的商業前景創造年度5000億元甚至更大的市場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