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鋼鐵協會總干事埃德溫.巴松稱,由于鋼鐵衍生品未能實現充分流通或者達到成熟水平,國際鋼協目前尚未考慮改變其在使用或是否能夠惠及成員單位方面所持的官方立場。在國際鋼協于巴西圣保羅召開的第47屆年會期間,巴松稱,盡管審查期延長至去年的新德里年會之前完成,但在此之后該機構依然維持中立立場。巴松表示,作為國際鋼協,并沒有類似鋼鐵業應當或不應當使用此類工具的觀點,這還要看個人、單個成員單位所做的決定。這并不是國際鋼協可以促成或者阻止發生的事,但這作為一個市場,需要變得更加成熟,并且鋼鐵工業需要發展到一個適宜的水平,市場足夠成熟可以讓其參與進來。巴松認為一年之后可能比一年前更加接近這種適宜水平,但同樣不同企業之間也存在很大的差異。
國際鋼協得出的結論是,如果同時擁有鋼材產品和煉鋼原材料的工具是重復的,但未來哪種會更加重要目前仍沒有定論。這與一些業內人士的觀點一致,這些人士認為整個供應鏈應當使用鐵礦石掉期/期貨來對沖鋼材風險。有一些汽車生產企業的例證尤其證實這一點,他們采用這種方式,通過鐵礦石掉期交易,來對沖鋼材合約中的原材料條款。其他人士則認為,成品鋼材附加值較高,遠不能從鐵礦石中抵消,例如某終端用戶采購鍍鋅產品,可能并不想使用鐵礦石來對沖其風險。國際鋼協認為,當前衍生品市場流動性還不夠充分,不足以成為整個鋼鐵業可用的工具。在石油行業,衍生品貿易遠遠超出實體貿易。鐵礦石掉期交易僅占現貨貿易的20%-22%,現貨貿易在海運市場占有率僅約20%-30%.巴松表示,這只占整個市場約5%的份額,仍然是非常低。盡管如此,在黑色金屬衍生品市場上,鐵礦石仍是最具流動性的產品。巴松稱,成品鋼材方面也是如此,衍生品貿易更加少。當前的事實是,生產企業并未普遍使用鋼材衍生品,這說明他們對當前這些市場的流動性并不感到適宜,因此無法為大多數市場提供適當的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