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鋼結構協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上,中國鋼結構協會會長岳清瑞提出了鋼結構行業“十三五”規劃建議及“鋼結構2025”規劃要點。鋼結構作為裝備制造業和土木建筑業交叉的產業,在中國制造中占有一席之地。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明確,要落實“推廣鋼結構在建設領域的應用,在地震等自然災害高發地區推廣輕鋼結構集成房屋等抗震型建筑;穩步擴大鋼材、鋁型材等市場需求”等任務。目前,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鋼結構制造業仍然大而不強,在自主創新能力、資源利用效率、產業結構水平、信息化程度、質量效益等方面還有差距,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的任務緊迫而艱巨。
鋼結構行業“十三五”整體發展規劃目標是:2020年,全國鋼結構用量比2014年翻一番,達到8000萬噸~1億噸,占粗鋼產量的比例超過10%;鋼結構出口量比2014年翻兩番,達到1000萬噸,占鋼結構總量的10%以上;鋼結構用鋼材從目前的“Q345+Q235”為主,過渡到“Q345+Q390”為主;鋼結構設計、施工、檢測監測等關鍵技術總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鋼結構行業“十三五”整體發展規劃中,重點發展的領域涉及建筑鋼結構、橋梁鋼結構、能源鋼結構、軍工鋼結構等。其中,建筑鋼結構用鋼量占全國建筑用鋼量的比例從2014年的約10%增加到15%~20%,總量超過5500萬噸/年。其他領域鋼結構用鋼量也會大幅增加。同時,岳清瑞還提出了鋼結構行業“十三五”期間應重點研發的關鍵技術,包括鋼結構建筑用高性能材料的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高性能鋼結構和組合結構體系研究與示范應用、鋼結構和組合結構建筑工業化關鍵技術與示范應用、鋼結構住宅建筑產業化關鍵技術、鋼結構綠色制造與信息化技術和鋼結構建筑標準體系修訂與完善等。在鋼結構行業自身不斷發展的同時,建議政府擔當起培育市場的示范作用,此外,‘十三五’期間,建議加大和落實政府對鋼結構行業的支持力度,如專項資金扶持、高新技術企業優惠、稅費優惠、產業示范和金融支持等。
到2025年,我國鋼結構制造業整體素質大幅提升,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員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建筑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邁上新臺階,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和產業集群,在全球鋼結構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地位明顯提升。具體來說,在鋼結構行業規模上,我國鋼結構和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占比要與目前發達國家先進水平相當,達到20%~30%;在鋼結構制造業效能上,我國鋼結構制造關鍵工序數控化率要超過50%,全行業全員人均勞動生產率平均要超過100噸/年;在鋼結構工程技術水平上,我國鋼結構工程技術水平整體上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鋼結構技術標準與國際標準全面接軌,爭取主導ISO鋼結構骨干技術標準制定;在鋼結構市場競爭力上,我國鋼結構產品在全球鋼結構市場上的份額要超過50%,形成10個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和以鋼結構工程為特色的國際工程總承包跨國集團公司,培育10個以上國家級鋼結構產業集群園區。鋼結構行業“2025”需要重點突破的領域和任務,包括數控機床與鋼材下料配送中心,焊接機器人與智能生產線,防腐防火一體化與涂裝自動生產線,BIM與仿真模擬技術應用,模塊化設計與模塊化制造技術,高性能結構材料和連接材料技術,與國際標準的接軌與融合,“互聯網+”與金融平臺應用,大數據、云平臺應用技術和遠程控制在鋼結構工程中的應用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