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場銷量來看,7月建筑鋼材銷量普遍比6月有所好轉。一是雨季結束之后,補庫需求有所釋放。二是7月以來各地鋼價普遍止跌反彈,華東鋼價更是大幅反彈200元/噸,貿易商以及下游用戶買漲不買跌心態嚴重。在經濟低迷之際,鋼價淡季逆勢上漲究竟因何原因?
華爾街見聞網站上月末提及,中國上半年粗鋼產量20年來首次下滑,四成企業虧損。中鋼協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粗鋼產量4.1億噸,同比下降1.3%,去年同期為同比增長3%。全國粗鋼產量近20年來首次下降,2014年很有可能是中國粗鋼產量進入峰值區的標志。同時,為保證9月3日在北京舉行的二戰70周年紀念日活動期間的空氣質量,中國政府將控制鋼鐵產能,最多可能會削減600萬噸產能。臨近北京的國內第一鋼鐵大省河北生產將首當其沖。不過,長江證券報告指出,今年以來鋼廠開工均值為85.75%,而近期最低水平為77.49%,并且在鋼價反彈帶動下于最近2周已逐步回升至79.70%,從而表明鋼廠減產的幅度比較小而且會快速恢復,因此預計不是當前的主要矛盾。
流通庫存下降難有持久作為:據統計的鋼材社會庫存數據已經連續3周出現了35+萬噸級別的下降,而前期的降幅極低甚至出現庫存增加的現象。即便在旺季疊加存貨周期向上的4-5月,庫存都沒出現過這樣幅度的持續去化,因此庫存數據在淡季的表現實屬異常。但長江證券表示,雖然流通環節的庫存不高,但鋼鐵企業以及下游行業自身的庫存較大,這意味著如果實際需求不出現恢復,光靠流動領域補庫很難對價格有太好的支撐。
短期基建開工回升(預期)是主因:齊魯證券表示,庫存下降背后可能暗示下游開工項目的增多。此外抽樣調查顯示下游基建相關企業反映新訂單增加,結合資訊網站統計建筑鋼材7月份淡季銷量環比大幅回升,而工業相關的板材銷量較為平淡,綜合判斷此輪反彈動力之一可能來自基建開工回升。長江證券也指出,螺紋鋼本輪反彈顯著超過工業材,也說明了近期更多是受短期基建好轉(預期)的影響而非整體需求的復蘇。長江證券同時表示,根據歷史經驗,基建很難獨立對沖民間投資的下滑,在單純依靠基建拉動的情況下,產業鏈價格表現不會太好。因此,眼前判斷價格是否可以持續上行的核心依然在于,隨著房地產銷售的逐步回暖,地產投資是否可以接力基建,進而導致整個需求的活躍。否則本輪鋼價的反彈最終會與近幾年以來的每一次鋼價反彈一樣,不會太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