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南京市政府印發《南京市冬春季節大氣環境質量保障管控方案》。在霧霾高發、空氣易出現污染的11月至2016年2月,南京將首次維持“一級防控”狀態,采取包括揚子石化、金陵石化等43家高排放企業限產15%,以及工地停工、人工增雨等措施。而在國家公祭日、南京國際馬拉松賽事期間,防控將上升至二級,力保空氣質量達標。《南京市冬春季節大氣環境質量保障管控方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證接下來4個月里的空氣質量狀況,要求實施“一級防控措施”。這就意味著,南京首次提出高排放的企業采取“季節性”限產:在今年11月到2016年2月,無論當天或未來幾天空氣質量如何,企業一律限產——產量降低,犧牲一部分經濟利益,以減少污染排放。《方案》中“一級防控措施”包括:鋼鐵、石化等重點企業采取降低生產負荷、實施績效管理、強化污染防治設施運行管理等措施減少污染物排放,并確保達標排放;揚子石化、金陵石化、南化公司、南鋼、梅鋼等重點石化、鋼鐵企業,水泥行業、鑄造行業實施限產15%以上或冬春季節階段性停產。如果企業不能穩定達標,將實施停產。南京市環保局污染防治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一級防控的限產企業共有43家,防控期間,由各區(園區)負責監管,每周向南京市環保局上報落實情況。
此外,《方案》要求,在防控期間南京全市所有燃煤電力企業必須燃用含硫率低于0.6%的優質煤炭。“一般市民生活用買的煤含硫量在1%左右,2014年南京提出電力企業用煤含硫量是0.7%,而今年冬春防控期間,所用的再降0.1%,從能源清潔上也提出了最嚴格的要求。”《方案》還要求,南京今年的秋季秸稈禁燒巡查期延長至12月底,并嚴格落實秸稈禁燒責任制。氣象部門也將積極實施人工增雨作業,以改善空氣環境質量。在二級防控中,除了上述企業限產規模提高到30%,水泥行業、鑄造行業將全部實施停產;小化工、紡織印染、混凝土等行業中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企業實施停產。市經信委、環保局等部門還會嚴控化工、醫藥、表面涂裝、包裝印刷、紡織印染等行業生產中的排放,對未安裝有機廢氣收集處理裝置或者設施不能正常運行的企業實施停產。此外,全市燃煤電廠發電量保持在2014年公祭日管控時期水平。工地方面,除市政重點工程外,全市范圍內工地全部停工,對停工工地裸露地采取防塵降塵措施;全市范圍內禁止重型貨運車輛上路行駛;禁止拖拉機、三輪汽車、農用車以及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進入主城和繞城公路(社會保障車輛除外);禁止外地高污染客運車輛進入南京。
對于《方案》是否會成為南京保障空氣質量的慣例辦法,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這份《方案》的效力是到2016年2月,也是南京第一次實施,2016年年底是否會繼續,要看今年的效果如何才考慮。此次《方案》的嚴控之處,在于以時間為節點啟動,是強制的。而以往,南京類似的空氣質量保障方案,是以空氣質量預報為標準,是動態的。比如環保、氣象預測24小時內有可能出現比較嚴重的空氣污染,限產、減排、停工等相關措施才會啟動。可以說此次《方案》將防控的環節更為前置了。“這種季節性、長時間的高排放企業限產措施,是第一次采用。”南京市環保局污染防治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是“霧霾天”或空氣出現污染、重污染情況的高發時間段。2013年南京全年一共有163天出現空氣污染,其中出現在9月至次年2月的有105天,而重污染(AQI指數超過200,五級)更是有30天,可以看出這兩年來南京市空氣質量在嚴控下還是有好轉趨勢的。但南京的冬天較冷,熱氣流微弱,空氣對流不強,一旦溫度、濕度、風速和天氣現象趨于較長時間穩定,PM2.5等顆粒物還是不易擴散,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