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產能、去庫存、補短板三方面,多個省份都有實質性動作。其中,去產能方面,多地瞄準鋼鐵、煤炭、水泥等行業,河北、寧夏等地還明確了落后產能壓減的具體目標;去庫存的工作則主要聚焦在房地產領域,江西、青海、河南等地擬出臺補貼政策鼓勵農民工進城買房。多個省份量化鋼鐵、煤炭等壓減目標,擬補貼農民工進城買房,擴大技改投資、培育新興產業“供給側改革”是各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標配”。對于如何發力供給側改革,地方紛紛使出真招。目前全國30個省份均已經召開了兩會。從各地提交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內容來看,地方已經勾勒出了“去產能”的幾大路徑。其一,率先從鋼鐵、煤炭行業入手取得突破,主動壓產減量,嚴控新增產能;其二,從“僵尸企業”入手,通過兼并重組、債務重組乃至破產清算,實現市場出清;其三,擴大國際產能合作,推動富余產能和生產環節向外轉移。值得注意的是,多個省份已經從鋼鐵、煤炭、水泥等嚴重產能過剩的行業入手,明確了今年的落后產能壓減的硬性目標。這些省份多以傳統能源大省為主。
針對“去庫存”,各地都將放在了房地產市場。比如,福建就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寫道:“要把房地產去庫存擺在突出位置,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加大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力度。” 房地產去庫存政策主要集中在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加大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降低房貸比例、松綁住房公積金政策等方面。對此,不少省份都提出了鼓勵農民工買房的補貼政策。江西表示,對購買城鎮住房的符合條件的農民給予財政補貼,并按規定享受優惠政策,探索將農民工和個體工商戶納入住房公積金制度范圍。青海提出,進一步放寬西寧市落戶限制,建立農牧民進城購房和租房財政補貼政策。安徽省早在去年6月份就出臺政策,對自愿退出宅基地并還耕、還林的農民,進城購買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的,當地政府可按其退出合法宅基地的面積,給予一次性購房獎勵。河南省人大代表、省住建廳廳長裴志揚在河南兩會期間就表示,“全省平均還有17個月的庫存,也就是說,如果今年一年不蓋房,現在的庫存量也夠銷售一年。”高庫存壓力下,河南提出,今年從政策上支持長期在城務工、有穩定工作的就業者和一部分農民積極進城購房。而在此之前,河南已經出臺鼓勵政策,對農民購房的,政府應給予適當的契稅補貼、房款補貼以及降低交易手續費。此外,甘肅、河北等地都提到制訂落戶城市農民工納入住房公積金保障范圍的政策。其實,對于農民工進城買房,不少人持懷疑態度。易居研究院智庫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鼓勵農民工進城買房應該理解為,對有進入城市就業、生活、落戶等需求的農業人口給予的購房便利。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對于城市生活的向往下,購房需求總體是強烈的。通過降低交易稅費給予各類補貼等做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購房成本,也使得購房行為更加具備社會保障。從這個角度看,此類政策值得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