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來看,今年鋼材市場“三座大山”壓力沉重,致使鋼材價格持續跌落。到10月中旬,蘭格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為84.5,同比下降28.7 %,比年初下降24.7%。展望后市行情,壓迫鋼材市場的“三座大山”短時期內難以撼動,出現持續性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一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過快回落,整體鋼材需求疲弱局面難以扭轉。雖然決策層不斷出臺穩增長措施,今年以來大量批復投資項目,迄今投資總額已經超過2萬億元。其中9月份以來,發改委就批復了39個項目,總投資規模達1.26萬億元。但因為所批復投資項目未能全面開工,致使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繼續回落。據統計,今年前3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名義增長10.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0%),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1個百分點,比較前期高點已經“腰斬”。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名義增長2.6%,增速比1至8月回落0.9個百分點。目前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速已從兩年前的20%以上跌至不足3%,為1998年房改以來最低水平。尤其是前三季度,全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僅同比增長2.8%,而房屋新開工面積則同比下降12.6%。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急劇減速,訂單不足,對于工業生產造成很大拖累。前3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幅已經回落至6.2%,其中9月份增速為5.7%,速度回落局面還在持續,有些重要耗鋼產品,如9月份汽車產量甚至出現下降。從境外需求來看,今年前3季度我國出口鋼材8311萬噸,同比增長27.2%,這已經是連續3年的較大幅度增長,成為整體需求的一大亮點。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未來中國鋼材出口增長空間有限,甚至還有可能回落。這就使得今后出口對于鋼材整體需求的貢獻率下降。由于主流觀點不主張“下猛藥”,提供大量資金推動所批復投資項目的全面迅速開工,因此短時間內中國經濟增長減速局面難以扭轉,國內鋼材需求低迷依舊,凸顯產能過剩,指望搬走這座大山確實有些困難。
二是生產成本坍塌,價格底部支撐難以堅挺。今年以來,國內外鐵礦石、焦炭等冶煉原料價格繼續深幅跌落,致使成本坍塌,已經成為鋼材價格不斷走低的最重要因素。分析鐵礦石等原材料價格所以會深幅跌落,世界礦業巨頭全力擴產擠壓競爭對手的戰略,發揮了推波助瀾效應,甚至是主導力量。盡管鐵礦石價格大幅下跌,但由于世界礦業巨頭生產成本較低,比如力拓每噸現金成本不到20美元,相比當前的50美元售價仍有很高的利潤,因此有能力在低價位下增加產量。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世界礦業巨頭之一的淡水河谷今年第三季度鐵礦石產量同比增長2.9%,而全球第二大礦業公司力拓的鐵礦石產量則大增12%。與此同時,世界礦業巨頭的鐵礦石出口量超過了同期產量。礦業巨頭力拓的產量報告顯示,力拓在第三季度鐵礦石出口量為9130萬噸,同比增長17%,高出8610萬噸的同期產量,這意味著世界礦業巨頭的這一戰略取得了顯著成效。由于國內外部分高成本鐵礦石企業繼續“掙扎死扛”,并由于美聯儲加息預期,世界礦業巨頭所在國家的貨幣貶值效應,預計嘗到甜頭的世界礦業巨頭,將堅持擴產降價擠壓高成本礦山的競爭戰略不變。因此今后鐵礦石價格還會走低。而鐵礦石、焦炭等冶煉原料價格的繼續跌落,只會使得壓迫鋼材行情的這座大山更加沉重。
三是鋼鐵企業激烈競爭,資源供應壓力不減。盡管數年來全國鋼材價格持續大幅回落,跌幅超過50%,全行業利潤下降,部分鋼鐵企業出現虧損;雖然各級政府強調“鐵腕環保”,亦對鋼鐵生產形成很大壓力,但出于競爭保住市場份額的需要,全國鋼鐵企業依然保持大規模生產水平,并未出現大面積減產,致使市場資源供應壓力沉重。據統計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我國粗鋼和鋼材產量分別為6612萬噸和9469萬噸,同比僅分別下降3%和下降0.6%,環比日均產量還雙雙回升。其實,9月份全國粗鋼產量是否只有6612萬噸還值得懷疑。因為同期鋼材為9469萬噸,后者高出前者2857萬噸,其超出幅度高達43%,嚴重背離了常理。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鋼鐵企業抗低價、抗虧損能力非常強大。鑒于中國鋼鐵企業“抗寒”能力超出預期,因此預計鋼鐵企業寧愿虧損也不減產的局面短時期難以改變,即便是全國鋼材價格再次普跌兩、三百元/噸亦將如此。 另一方面,為了保障全年生產計劃的完成,4季度鋼鐵企業有可能增加生產,從而推動全國鋼鐵產量回升,進一步加大市場供應壓力。受到上述幾個方面的影響,可以看出壓迫中國鋼材市場三座大山短時期內難以撼動,價格行情依然低迷,一般情況下難以出現持續性的大幅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