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了,這錢根本沒法賺了”,近日長沙某鋼貿商向筆者訴苦。“到底什么時候才能走出這困境呢?”對于鋼貿商生存空間變小的問題,我覺得這應該是行業發展的較壞的一個結果吧。一個行業的發展,要么蒸蒸日上,要么走向衰落,而我國鋼鐵行業如今面臨嚴峻的考驗,這是行業扭曲發展的結果。在鋼鐵產能無限制的擴張下,行業困境也越走越深,在企業利潤逐漸走低甚至虧損的情況下,鋼貿商的生存空間自然也就越來越小了,這讓人不禁想問,中國鋼鐵行業真的會成為夕陽產業嗎?
據鋼鐵工業協會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會員鋼企累計實現利潤僅為23.85億元,同比大幅減少545.49億元,減幅為95.81%;虧損企業虧損額為142.48億元,虧損面達到33.75%。九成的鋼廠出現虧損,這個數據著實讓人驚訝,但是在驚訝之余,我們也必須思考,曾經輝煌的鋼鐵行業究竟怎么到如此地步呢?先來看近期國內鋼價的走勢情況吧,據市場監測顯示,截止6日收盤,北京市場河鋼二級大螺成交價格為3540元/噸,較前一日跌10元/噸;上海市場中天二級大螺成交價3580-3600元/噸,較前一日跌20元/噸;上海市場熱卷收盤價為3590-3610元/噸,較前一日弱勢盤整;天津市場熱卷收盤價為3600-3610元/噸,較前一日持穩。近日國內鋼市成交量持續偏低,國內鋼價大多以弱勢為主,而中間商對行情走勢也較為迷茫,采購方面多顯謹慎,市場信心趨于悲觀,降價操作略有增多。鋼廠利潤的下滑,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產能過剩,從而致使鋼價全面走低,進而影響到鋼廠的利潤。雖說如此,但是鋼廠的處理態度卻總是比較保守的,要不是鋼價連續下跌幾個月,鋼廠絕不會考慮減產的問題。就拿這一次來說,雖然目前多個鋼廠、多條生產線已經開始進行檢修減產了,但是從市場鋼材庫存量來看,效果卻并不是那么明顯,據統計,截止上周末,鋼材社會總庫存降0.52%,至1530萬噸。螺紋、線材、冷軋庫存有小幅下降,但是熱軋、中板等庫存則繼續呈現出增長的趨勢。鋼價持續下滑,但鋼廠的減產的力度與龐大的產能和低迷的需求來說,卻仍然是微不足道的。
目前對于鋼鐵行業,鋼價持續下跌,鋼企效益減少,這已經是業內不言而喻的事實了,但是筆者有一個疑惑,盡管鋼鐵行業身陷困境,但企業卻并不愿意深挖原因,他們不從自身投資、生產成本、產品改革等方面尋找問題,反而是寄希望于國家政策,他們期望國家能出臺更多的政策,資金上的,需求方面的,他們總想躺在政府的懷抱里,尋得庇護,這些行為讓筆者感到特別憤怒。當下我國鋼企出現虧損,那是行業扭曲發展的結果。前幾年,在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下,我國產能出現了無限制的擴張,而鋼廠又因為自身的限制,例如技術落后,效率低下,在國際上沒有話語權等問題,最終導致了今天的困境。如今,面對市場需求回落和產能過剩疊加雙重危機,中國鋼鐵現貨網的市場分析師也認為,鋼鐵行業的洗牌時代已經到來了,因此鋼鐵企業需要真正的采取應對措施才對,而不是一再的打官腔、說空話。所以,綜合來看,如何實現技術改造升級、增加副業投資、提升管理壓縮成本以及兼并重組,這才是鋼企目前需要思考的問題。另外,在產能結構方面,我國鋼鐵行業還有一個弊端,那就是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嚴重不足。筆者建議,鋼企商家們在對困境毫無頭緒的時候,不妨思考一下,如何調整產業結構,或是轉變經營模式,實現產業升級吧。如果你們還是一味的想從國家、政府那里尋找保護傘,那么鋼鐵行業就真的將成為夕陽產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