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鋼結構工程來說,雖然在我國的發展和使用上,很多的建筑師都看到了很多的優勢。但是我國的鋼結構技術的發展,與國外的技術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之處。
目前,國內高層鋼結構鋼材幾乎都從國外進口,工程總承包由國外承擔,制造和安裝則由國內廉價勞動力承包,這種局面應從速扭轉,因為這與我國產鋼大國的地位很不相稱。大跨度鋼結構鋼材不像高層鋼結構那樣突出,但設計方案經常國外中標,這種局面與中央強調建立我們自己的創新體系的號召相距甚遠,應該引起我國建筑界的關注,是水平低還是其它原因,值得我們深思。一、建筑用鋼占總鋼產量的比重近幾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行和推進,我國的建設工作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在此期間,我國的鋼產量一躍成為世界第一位。因此,為了推動我國建筑鋼結構的進一步發展和,我們急需了解國外建筑鋼結構的應用概況。如美國和日本,該項指標均已超過50%。在我國,鋼在建筑中主要用于建筑用鋼結構,鋼筋混凝土用鋼筋,鋼絞線,鋼絲,門窗等,而其中鋼結構用鋼只占10%左右,在我國一億噸的鋼產量中,真正用于鋼結構上的也就200~300萬噸。二、低層、多層建筑鋼結構和輕鋼結構在國外,低層建筑中采用鋼結構還是很普遍的。許多發達國家都編制了低層建筑的設計指南。所謂低層建筑是指層高低于18m,層數不超過5層的工業廠房、倉庫、辦公室及其他的辦公和社區建筑等,其中兩層以下的非居住用樓房建筑占70%。輕鋼建筑在一些發達國家已被廣泛應用于工廠、倉庫、體育館、展覽館、超市等建筑。我國急需建立一套鋼結構行業標準,并以政策為引導,使我國鋼結構行業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