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鋼鐵市場整體環境仍無改善,雖然近期傳出不少鋼企倒閉信息,但整體力度仍然較小,減產仍然有限,對市場整體供需影響并不明顯。由于房地產行業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均有所下滑,鋼材內需進一步萎縮,而出口量的環比劇降表明外需也不樂觀,需求端的下降對產品價格構成壓制,后市鋼鐵價格將繼續探底。產品賣不上價格,開工與不開工成了民營鋼企頭疼的選擇,這也是民營鋼企對前景迷茫的主要原因。如果選擇在市場惡劣的情況下開工勢必造成虧損,而如果不開工,則沒有現金流,沒有現金流就無法從銀行融資,惡性循環,依舊會造成企業無法經營。
相對于國企而言,民營鋼鐵企業更難融到錢,而且融資成本更高。銀行并不希望將錢借給產能過剩、虧損嚴重的鋼鐵企業。而國企在資金獲得上還存有一些便利條件,銀行貸款審批難、續貸難、成本高這“三座大山”仍舊壓在民營鋼企頭上。而對于今后是否會出現大面積整合潮,劉新偉也表示并不好看。他告訴記者,行業大面積整合一般出現在一個底部,而現在鋼鐵仍舊困難,價格走低趨勢仍舊未改。除非國家有相關利好政策出臺,否則行業內大型鋼鐵企業本身自己經營都困難,想要整合其他企業又談何容易,只會加重自己的負擔。在環境不佳,融資不易,整合無期等多重壓力下,民營鋼鐵企業的停產會逐漸加劇。雖然煉鐵產能退出相對總量較少,但隨著國內經濟疲軟,鋼鐵行業虧損加重以及鋼材價格不斷下行的行情下,類似于松汀鋼鐵這樣的年產500萬噸的大中型民營企業停產不是一家,也不會是一家。
冬天來到卻看不到何時離去,雖然去產能化是鋼鐵行業的總體趨勢,但庫存積壓太過嚴重,去產能化進展緩慢,而民營鋼企想要挨過這個寒冷的冬天也只能隨機應變了。劉新偉表示,民營鋼企面對開工還是不開工的問題,只能兩權相害取其輕,看看如何做成本更高。如果生產成本更高,則停產則是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