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嚴冬中苦苦掙扎的國內鋼鐵行業,亟待回暖復蘇的破冰之旅。未來究竟路在何方?“鋼結構應是化解困局的破冰船。”國內首個鋼結構上市企業杭蕭鋼構董事長單銀木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推動鋼鐵行業低碳發展、綠色發展,與城市共融發展。”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張廣寧如是表態。業內普遍認為,這是向鋼結構等綠色建筑拋出合作的繡球。“鋼鐵行業和鋼結構兩者關系可以用‘一拍即合’來形容。”杭蕭鋼構董事長單銀木則表示,鋼結構建筑擁有鋼材回收率高達90%的優勢,一旦能大量建造,鋼結構建筑將成為“鋼材儲存倉庫”。事實上,《建筑鋼結構行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也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應逐步實現建筑鋼結構用材占到全國鋼材總產量的10%,加速鋼鐵行業轉型升級。
日前,在杭蕭鋼構召開的2015年代理商戰略合作招商專題會議上,160多位來自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的國內代理商考察了其承建的國內在建知名的鋼結構保障房項目——錢江世紀城人才專項用房,并進行相關業務探討交流。“巨大”有多大?數據顯示,到“十三五”末鋼結構建筑用鋼量可提高至7000萬噸,若加上政策和行業的協同發力,屆時國內鋼結構用鋼量有望突破1億噸。“在代理商模式下,我們通過區域支持、運營支持、技術支持、培訓、物料、營銷等十項全能支持手段加強與代理商之間資源共享,更加貼近鋼結構市場需求。”杭蕭鋼構副總裁陳瑞告訴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