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10月份,鋼材市場都會如期迎來"黃金月",這時國內鋼材的價格會迅速上漲,這種規律性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在國內市場中形成了定式,國內的各大鋼材生產公司的銷售量也會隨著旺季的來臨而大力增長。但今年的"黃金月",鋼材市場的銷售狀況卻令人擔憂。”分析師劉新偉向《中國產經新聞》表示。本以為會繼續迎接良好的勢頭,但據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9月底,我國到期的螺紋鋼合約價格,已經從7月初的2000多元/噸下跌至1750元/噸,折合人民幣約為0.875元/斤。以往,在國慶節前夕,鋼材的價格都會呈現出上漲的趨勢,而在今年國慶前的一周,上期鋼鐵合約的價格卻反而一改常態,出現了加速下滑的現象。鋼材價格的無止境下跌,其原因之一就是我國鋼鐵的產能出現了嚴重的過?,F象,尤其是粗鋼產能的逐年上升,而利用率卻呈現出逐年下降的現象,更使得目前鋼材市場呈現出“冰點”的狀態,而且短時間內無法解凍。
此外,中投顧問冶金行業研究員苑志斌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采訪時還指出,除了國內鋼材產能過剩以外,房地產市場行情低迷,無法拉動上游鋼鐵需求,制造業行情較為冷淡,傳統制造業正在轉型升級,對鋼鐵需求減少,加上鋼鐵出口遭遇國外“雙反“,鋼鐵出口量大大減少等都是導致國內鋼材市場不景氣的因素。近日,來自于FMG發布的2015年9月季度生產報告,也同樣引起了行業人士的廣泛關注。數據中表明,2015年,FMG三季度鐵礦石的運量為4190萬噸,同環比基本持平;鐵礦石產量為4090萬噸,環比基本持平,同比增5%。鐵礦石的運量和產量目前保持較為平穩的狀態,然而,今年上半年全國粗鋼產量卻同比下降1.3%,出現了20年以來下降的現象。據苑志斌分析,全國粗鋼產量下降,是受市場環境影響。首先是受環保壓力影響,我國頒布《新環保法》,鋼鐵企業增加了對環保環節的投入,為減輕企業負擔,減少了粗鋼產量;二是市場需求減弱,企業為適應市場變化減少粗鋼生產;三是與鋼企正面臨的流動資金壓力有關,近年來,鋼企獲得的“輸血”越來越少,銀行抽貸減少鋼鐵企業生產資本,鋼企無力繼續生產,減少了粗鋼產量。
今年9月,國內鋼材市場本將迎來銷售中的“黃金月”,但現實是,在眾人的期待下今年的鋼市價格卻變得陰跌下滑,不少商家也對“金九”的需求提振預期落空。因為建筑行業的需求一般可以占國內鋼材總消費量的一半左右,而近來隨著經濟增速持續放緩,房地產等下游需求也一年不如一年。從8月份的經濟數據來看,1-8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9%,較1-7月下降0.3個百分點,已經成為2000年12月以來的新低。尤其是在國內三大產業類的投資中,房地產和制造業投資的增速持續下跌,基礎建設類產業的投資雖有反彈但力度不足。雖說房地產的銷售呈現出持續好轉的現象,然而,這些現象卻未能給房地產投資帶來回升,因而對國內鋼市需求的改觀作用并不大,內部市場不景氣,國內鋼企只好紛紛轉向國際市場,然而國際市場也并不像想象般順利。據了解,有不少國際訂單都是國內鋼企靠“賤賣”換來的。苑志斌表示,國內鋼企選擇“賤賣”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國內鋼鐵產能過剩,為促進鋼鐵銷量,就需要降低鋼鐵價格;二是國內鋼鐵下游產業行情低迷,無法內部消化鋼鐵產能,需要通過出口來緩解產能過剩;三是通過出口鋼鐵來拉動國內市場,帶動國內市場發展。還有不少鋼材企業選擇在海外建廠以緩解在國內的壓力,但是海外建廠也是阻力重重,首先是資金投資耗資巨大,目前鋼鐵企業自身盈利并不樂觀其次銀行貸款方面還是未知數。同時國外對環保評估、征地要求、用工制度等問題也不盡相同,國內鋼廠欲進入當地開拓市場還是摸著石頭過河。
據相關機構分析,目前礦石價格與鋼材價格的背離是導致企業利潤大幅下滑的首要原因。同時,鞍鋼等國內鋼材生產企業在其三季度業績預報中也這樣反饋——礦石、煤炭價格相對穩定,外部市場因素吞噬公司盈利空間。即便公司內部進行持續降本以便增加效益,也不足以彌補國內鋼價深幅下跌所帶來的損失。其二,實體經濟疲軟,市場需求不斷下滑,鋼材價格不斷走低。就國內鋼材市場而言,實體經濟疲軟是目前多數企業不可避免的問題,今年三季度,國內GDP同比增長“破7”,僅僅達到6.9%,出口、投資、內需出口增速也出現急速下滑。一方面是內需,在經歷中期股市大幅度回落之后,市場消費主力中產出現進一步的損失;另一方面是投資效果,雖然在基礎建設方面有大量的項目已經審批,但實體企業中還并未實現具體的供應。其三,人民幣匯率的大幅度調整,致使實體企業受損嚴重。對此,孫東生先生表示,國內鋼鐵企業的生產原料目前主要靠進口獲得,大多數企業也已經或多或少和外國建立起合作和交易關系。人民幣匯率一旦出現劇烈的波動,外匯交易將勢必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影響。即是項目投資問題的頻出,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項目主體的整體業績。2015年,國內鋼鐵企業的業績與距離港口距離直接掛鉤,這主要是因為國內鐵礦石的價格下跌以及鋼鐵企業對外出口比例增大,兩個因素共同造成的影響。以日照鋼鐵企業為例,當前,日照鋼鐵每噸鐵礦石的運輸成本約為3元人民幣,而距離港口越遠,其產生的運輸費用就隨之而變得越來越高。位于魯中的淄博某鋼廠,就以每噸鐵礦石運輸成本高達70元的價格,從日照港輸入,而其生產的產品價格卻比日鋼價格還要低上一些,這就造成了目前市場上許多企業虧損嚴重的現象。分析認為,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速度持續放緩,房地產等下游企業對鋼材的需求量也會進一步減少,在內需供應不上的情況下,國內鋼材需求就容易在短期內出現持續低迷的現象,通過增發7萬億融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鋼材企業發展的壓力,但是否可以激活國內內需,將成為國內鋼材企業未來首要面對和思考的問題。另外,隨著內需的匱乏,鋼材出口國外已然開始占據越來越大的比重,穩定控制國際金融風險,防止人民幣匯率出現劇烈的波動,也引起我們的充分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