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國內鋼材市場價格一路狂跌,至今已然面目全非、慘不忍睹,每斤鋼材的售價居然已經不及農貿市場上的白菜價格。我們還清楚地記得,1999年國內鋼材價格大約在每噸2200元左右。單從表面上看,現在的鋼材價格與當年差不多。然而,事實絕非如此簡單。有專家按照“廣義貨幣M2減去GDP增速”來推算過1999年以來中國歷年的“真實通脹率”。結論是,目前100元人民幣的購買力只有1999年的1/4。也就是說,現在的2200元就相當于當年的550元;1800元就相當于450元。多么可怕!我們現在的鋼材多達8成的銷售價格已經被市場一天天地無情蒸發了,企業的利潤又從何談起?無怪乎現如今鋼鐵行業一片悲涼,鋼材市場哀鴻遍野!生死存亡之際國內鋼鐵業已然敲響“十月革命”的警鐘。
從宏觀經濟環境來看,到目前全球經濟走出由金融危機引發的深度衰退已有6年之久。然而,危機以來生產率增長低迷,一些發達經濟體面臨公共和私人債務高企、金融業務薄弱、投資水平低下等諸多危機遺留問題,許多新興市場在危機后的信貸和投資高漲中進行調整,需求減弱和生產能力提高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當前,全球經濟復蘇進程一波三折,經歷了股市波動、人民幣“一次性”貶值、新興市場“貶值潮”和大宗商品價格暴跌,經濟發展持續分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10月份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WEO)報告已將2015年全球經濟增幅預期下調至3.1%,較7月份的預測降低0.2個百分點。其中,中國2015年和2016年經濟增長率分別為6.8%和6.3%;美國經濟分別增長2.6%和2.8%;日本經濟分別增長0.6%和1.0%;歐元區經濟分別增長1.5%和1.6%;印度經濟分別增長7.3%和7.5%。根據IMF最新報告,新興市場似乎正逐步與發達經濟體“分道揚鑣”,前者的經濟增長在2015年將連續第五年下滑,風險仍存,而后者則緩慢復蘇,但具有不確定性(美國和英國的復蘇進展最快,貨幣政策看起來很快會收緊,而歐元區和日本的復蘇更為不確定)。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在不斷放緩,一些行業的主要經濟指標甚至出現了負增長。鋼鐵及其相關行業的低迷現象相當突出。盡管國家和政府為了提振經濟一直在尋求解決辦法,不斷出臺各種經濟刺激政策及相關配套措施,但是由于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大宗商品價格回升艱難,加之國內產能嚴重過剩,使得整個鋼鐵產業鏈均處于弱勢調整態勢。當前國內實體經濟依然疲弱,下行之勢有增無減。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5.9%,環比下降0.8%。其中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下降7.7%,影響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下降約5.8%;生產資料價格環比下降1.0%,影響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8%。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6.6%,環比下降0.7%。其中,黑色金屬材料類價格同比下降12.4%,環比下降1.0%;燃料動力類價格同比下降11.8%,環比下降1.4%。在此背景下,中國乃至全世界鋼鐵產業鏈的各相關行業今年以來總體上都在低迷運行和弱勢調整。大量統計數據和多種市場跡象都反映了全球絕大多數地區需求疲軟和鋼鐵產能過剩。就目前國內外的形勢來看,經濟萎靡或者緩慢復蘇將是一個漫長交替的過程,短期內不可能發生實質性的轉變,而且極有可能出現進一步下滑。從市場供求狀況來看,目前國內鋼材市場依舊供大于求,供求關系無實質性改善。盡管已經到消費旺季,但鋼材供應增加明顯,需求釋放卻依然不足。國內鋼鐵產能利用率在提高,資源供應在增多,壓力在加大。然而,進入10月份以來,市場對鋼材的需求量看上去卻不升反降,使得市場供需關系壓力進一步增加。目前下游需求水平并未上升,諸如房地產、建筑、機械、汽車、家電等傳統用鋼行業都處于下行態勢,無增長表現。加之資本市場異常波動,也給現貨市場帶來一定的影響,市場情緒受到嚴重打壓。
在鋼鐵生產方面,前期產量緩慢下降后期產量趨于回升。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國內鋼鐵產量下降明顯,生鐵產量下降幅度總體上呈現出越來越大之勢,8月份下降幅度達到最大;粗鋼產量下降趨勢類似于生鐵,只是8月份下降的幅度略小于7月份,但仍然遠大于其他月份;鋼材產量同比僅提高1.5個百分點,顯示出增速逐漸放緩之勢,反映了由于下游需求萎縮,鋼材加工量相應減小,增長速度放緩。然而,這種趨勢到目前為止將會有所改變。這主要是因為國內不少鋼廠產量“欠產”,沒有達到年初制定的目標進度。為了完成年度任務指標,鋼廠方面的生產積極性現在普遍表現得越來越高。估計在年內最后兩個多月的時間里,國內鋼鐵產量將出現一定幅度的回升。有跡象表明,在國慶節七天的假期里,國內大多數鋼廠都在滿負荷生產。其實,早在9月中旬不少鋼廠就已經開始加快生產節奏了。據中鋼協統計,9月中旬中鋼協會員企業同口徑粗鋼日均產量為171.61萬噸,比9月上旬增加1.83萬噸,旬環比增長1.08%。
在鋼材庫存方面,鋼廠存貨越來越多,“蓄水池”作用越來越小。雖然中鋼協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于9月中旬末鋼協會員企業鋼材庫存量比9月上旬末減少17.19萬噸,旬環比下降1.06%,看上去鋼廠庫存水平趨于下降。但是,由于在國慶節期間國內大多數鋼廠都在開足馬力生產,而出貨量卻比平時減少了許多,所以,實際上國內鋼廠庫存量卻出現了回升,而且上升了不少。而在社會庫存方面,由于扮演鋼廠“蓄水池”角色的鋼貿商普遍“以出貨為主、謹慎采購”,所以實際上鋼材庫存總量在繼續下降,其中占比高達4成的螺紋鋼存貨量下降較多,各種板材下降較少,而占比不足1成的線材庫存量卻增長了近20%。而從下游需求情況來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繼續回落,制造業增加值增速放緩、產量下降。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8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比1-7月份回落0.8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增速比1-7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16.8%,房屋竣工面積同比下降14.6%,且降幅比1-7月份擴大,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32.1%,且降幅比1-7月份有所擴大;8月份全國通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專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5.2%,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0.2%,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5.1%;全國汽車產量同比下降6.5%,乘用車(不含微客)銷售量同比下降1.1%。盡管最近幾個月是乘用車銷售旺季,但是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需求的季節性擴張動力卻不敵市場萎縮的慣性阻力,使得汽車銷量同比依舊下降。
在鋼材出口方面,壓力也在進一步增加。當前,加大鋼材出口量對于減輕國內市場資源供應壓力,維護供求關系平衡,促進市場價格回升,穩定整個鋼鐵行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然而,隨著我國鋼材出口量的快速增長和國際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我國鋼鐵企業面臨的出口壓力正越來越大。一方面,我國鋼材出口受到歐、美等國“反傾銷”、“反補貼”的地方貿易保護主義的干擾和影響;另一方面,隨著人民幣大幅貶值以及匯率波動(尤其是周邊主要出口國的匯率跟進),使得我國鋼鐵企業出口接單的價格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從上游供應情況來看,鐵礦石新增資源量明顯減少。據中國海關統計,8月份全國鐵礦石進口量7412.2萬噸,環比下降13.9%;平均價格每噸59.6美元,環比每噸減少3.0美元。1-8月份累計全國鐵礦石進口量61295.9萬噸(平均價格每噸62.9美元),同比下降0.2%。鐵礦石累計進口量下降幅度很小主要是因為今年以來進口鐵礦石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成以上(這是海外礦山巨頭采取的“廉價促銷、遏制對手”戰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進口礦擠占了國產礦的市場份額。然而,即便如此,8月份鐵礦石進口量的下降之勢卻非常明顯,高達兩位數的下降幅度足以說明其降勢之兇猛。不僅如此,國產鐵礦石產量同比也下降了將近1成。這進一步說明了我國鐵礦石新增資源量在明顯減少。據統計,8月份全國鐵礦石產量總計12381.4萬噸,同比下降9.5%;1-8月份累計全國鐵礦石產量88514.0萬噸,同比下降9.6%。
與此同時,煤焦產量也在持續下降。今年以來,鋼鐵產業鏈上游的原煤產量和焦炭產量也都一直在下降。而且,焦炭產量下降的趨勢在加大,沒有收斂的跡象。業內不少人士認為這個10月國內鋼市不僅不會有好的起色,反而還會更加頹廢,使得鋼材價格進一步走低。此觀點有理有據。盡管在9月初抗戰勝利70周年慶典大閱兵活動期間市場趨于穩定,但是在9月中旬之后,鋼鐵生產基本恢復正常,供求關系也很快恢復供應過剩“常態”,鋼材價格出現“追跌”。一時間,市場上狼煙四起,殺聲一片,競爭之慘烈可謂“腥風血雨”。無數鋼企,無論是從事鋼鐵生產的廠家,還是從事鋼材貿易的商家,甚或是與鋼鐵產品直接相關的其他生產經營者,無不人人自危。時值行業危難之時,國內鋼鐵業已然敲響了“十月革命”的警鐘。
在鋼材出口方面,壓力也在進一步增加。當前,加大鋼材出口量對于減輕國內市場資源供應壓力,維護供求關系平衡,促進市場價格回升,穩定整個鋼鐵行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然而,隨著我國鋼材出口量的快速增長和國際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我國鋼鐵企業面臨的出口壓力正越來越大。一方面,我國鋼材出口受到歐、美等國“反傾銷”、“反補貼”的地方貿易保護主義的干擾和影響;另一方面,隨著人民幣大幅貶值以及匯率波動(尤其是周邊主要出口國的匯率跟進),使得我國鋼鐵企業出口接單的價格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從上游供應情況來看,鐵礦石新增資源量明顯減少。據中國海關統計,8月份全國鐵礦石進口量7412.2萬噸,環比下降13.9%;平均價格每噸59.6美元,環比每噸減少3.0美元。1-8月份累計全國鐵礦石進口量61295.9萬噸(平均價格每噸62.9美元),同比下降0.2%。鐵礦石累計進口量下降幅度很小主要是因為今年以來進口鐵礦石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成以上(這是海外礦山巨頭采取的“廉價促銷、遏制對手”戰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進口礦擠占了國產礦的市場份額。然而,即便如此,8月份鐵礦石進口量的下降之勢卻非常明顯,高達兩位數的下降幅度足以說明其降勢之兇猛。不僅如此,國產鐵礦石產量同比也下降了將近1成。這進一步說明了我國鐵礦石新增資源量在明顯減少。據統計,8月份全國鐵礦石產量總計12381.4萬噸,同比下降9.5%;1-8月份累計全國鐵礦石產量88514.0萬噸,同比下降9.6%。
與此同時,煤焦產量也在持續下降。今年以來,鋼鐵產業鏈上游的原煤產量和焦炭產量也都一直在下降。而且,焦炭產量下降的趨勢在加大,沒有收斂的跡象。業內不少人士認為這個10月國內鋼市不僅不會有好的起色,反而還會更加頹廢,使得鋼材價格進一步走低。此觀點有理有據。盡管在9月初抗戰勝利70周年慶典大閱兵活動期間市場趨于穩定,但是在9月中旬之后,鋼鐵生產基本恢復正常,供求關系也很快恢復供應過剩“常態”,鋼材價格出現“追跌”。一時間,市場上狼煙四起,殺聲一片,競爭之慘烈可謂“腥風血雨”。無數鋼企,無論是從事鋼鐵生產的廠家,還是從事鋼材貿易的商家,甚或是與鋼鐵產品直接相關的其他生產經營者,無不人人自危。時值行業危難之時,國內鋼鐵業已然敲響了“十月革命”的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