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中州大道隴海路交叉口處,兩幅各131米長、1.23萬噸重的鋼筋混凝土橋體,在100分鐘里同步逆時針旋轉了87.3度成功合攏。大噸位雙幅橋體同時旋轉,在全國范圍內是較為罕見的。隨著飄落的大雪,位于中州大道與航海路交叉口,兩幅各重約12300噸的橋梁也漸漸“起飛”,它們的目標是跨過隴海鐵路。據隴??焖俾讽椖扛苯浝斫榻B,該工程由鄭州鐵路局工程管理所代建,中鐵大橋局施工,以箱梁轉體形式完成上跨合龍。這兩幅橋梁都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其中左幅在隴海鐵路北側預制,右幅則在隴海鐵路南側預制,轉體長度均為131米,兩幅橋同步逆時針轉體87.3度。據悉,這兩座橋的轉體重量均達到了1.23萬噸,由中間位置的墩柱支撐。
轉體施工是橋梁施工中難度較大的一種施工技術,工序復雜、精度要求高,超大噸位的牽引和測控技術是施工重點和技術核心。與常規橋梁施工相比,中州大道上跨隴海鐵路橋梁轉體工程具有技術難度大、工序復雜、施工困難多的特點。支撐橋梁的墩柱寬6米、長9米、高為12米,上端與橋梁澆筑在一起,而橋梁要“飛”起來就是靠著位于墩柱下方的一個承臺。該承臺為圓形,內部包括下球鉸骨架、滑道、下球鉸、上轉盤等關鍵部件,而在承臺外體上則有半圈刻度表,為橋梁轉體提供刻度參考。在承臺周邊纏繞多圈鋼筋繩索,連接到一側的千斤頂上,“提前輸入參數后,通過數字化的控制千斤頂的牽引,最終讓橋墩轉動起來”。據介紹,本工程在T形鋼構橋中,以其雙幅同步轉體重量24600噸、跨徑70米、轉體角度87.3°位列河南第一。“此次轉體中,難度最大的便是兩幅橋的同步轉體。”中州大道立交上跨隴海鐵路工程項目部總指揮表示,施工對左右兩幅橋施工的同步性要求很高,特別是在轉體施工時兩幅橋因為在同一平面上,且線間距小于邊跨長度,導致轉體前現澆段相互侵占了轉體后的成橋位置,所以轉體施工必須為左右兩幅橋同步轉體施工。據介紹,兩幅橋梁平均每分鐘轉動1度,待轉到指定位置后,橋墩下方的承臺用混凝土封死。
據悉,兩幅橋梁橫跨隴海鐵路連接起中州大道立交后,北側的隴海路快速通道和南側的中州大道高架橋都將加緊進行施工。此次轉體工程的難點是左右雙幅橋體同步逆時針轉體87.3°。由于左右雙幅橋體在同一個平面上,且直線間距還小于邊跨長度,導致橋體轉體前的現澆段相互侵占了轉體后的成橋位置,所以轉體施工必須為左右兩幅同步進行,極大增加了工序的復雜性、精度的準確性和測控技術的難度,還有,重達2.46萬噸的雙幅橋體同時旋轉,在全國范圍內是較為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