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部分鋼鐵企業陸續傳出停產的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一時之間關于這是否能緩解行業目前江河日下處境的猜測之聲四起。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雖有部分產能退出了市場,但對于解決行業的困境卻顯得杯水車薪。今年7月底,有著50多年歷史的無錫錫興特鋼走上了關停之路;10月23日,杭州鋼鐵發布公告宣布公司位于半山生產基地的鋼鐵生產將在年底關停;11月14日,作為河北地方重點鋼鐵骨干企業的唐山淞汀鋼鐵廠也正式宣布停產。接二連三的消息似乎顯示著目前鋼鐵行業關停產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分析人士對此表示,事實也確實如此。
以我國鋼鐵的重點生產地區唐山為例。長久以來,“鋼鐵”都被作為唐山的第二張名片,該地區的鋼鐵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1/8左右,因此,該地區鋼廠的動態向來被業內看重。而近來有媒體表示,目前唐山地區全停的鋼廠已經達十數家之多。探究關停背后的原因,市場分析認為,與目前鋼價下行、企業虧損嚴重直接相關。據上海鋼聯監測數據顯示,目前普鋼絕對價格指數屢創新低,螺紋鋼、線材等幾大品種更是全部下跌。受此影響,鋼企虧損也進一步加重。中鋼協發布數據稱,今年1-9月,全國大中型鋼企銷售收入2.24萬億元,同比下降兩成,虧損總額281.22億元,其中主業虧損552.71億元。
目前,對于本次的關停潮能否助力行業化解產能過剩的困境,分析人士卻表示效果或許并不明顯。該人士解釋稱,目前已經退出市場的產能在產能總量中占比較為有限。仍以唐山地區為例,粗略估計,目前唐山地區共有約1497萬噸產能退出市場,然而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唐山地區鋼鐵產能為1.3億噸,目前已經退出的產能僅僅是其去年的十分之一而已。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部分產能退出的同時,市場上也不乏新增產能的出現。總的來說,目前國內鋼鐵行業的困境尚未得到有效的改善,后期還需要國家相關政策的完善以及當地政府、企業的貫徹實施,行業去產能之路依舊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