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的新房平均價格已連續4個月出現環比下跌,且跌幅不斷擴大。隨著政策層面利好消息的進一步釋放,以及房地產項目“以價換量”的擴大,未來房地產市場量有可能小幅回升。近日,武漢發文取消“限購令”。這意味著,目前全國僅有北上廣深以及三亞等幾個城市尚未對限購做出調整。湖北、湖南、福建等地也以省級政府的名義出臺松綁調控政策。有專家表示,就在這個潛力巨大的房地產市場中,市場需求正在從先前的“以量取勝”逐步向“以質取勝”悄然改變。人們對住房需求呈現多樣化發展,更關注“環保、節能、空間變化”為主的新住宅體驗。由此,以綠色住宅為代表的“綠色地產”作為21世紀房地產重要組成部分,將成為未來房地產發展主流。
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認為,綠色建筑是一個廣泛的概念,綠色不能意味著高價和高成本。鋼結構等綠色建筑要想飛入尋常百姓家,褪去造價的外衣。對此,國內鋼結構上市公司,致力于鋼結構建筑30余年的浙江杭蕭鋼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單銀木深有感觸。他認為,鋼結構等企業要在建筑市場上走得更遠,就應該“練好內功,借好外力,打出重拳”,給開發商和住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所謂“練好內功”,單銀木表示,就是要通過技術創新來消化成本上升壓力,探索以技術創新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記者了解到,杭蕭鋼構自主研發的“鋼管束組合結構住宅體系”已經申報66項國家專利,24項已經獲授權,鋼管束組合結構對空間利用更為合理,抗震性能更為優越,且不含石棉甲醛,更為環保健康。以“10億房地產項目”為例,在傳統模式下,開發周期需要3年,年利息13%,總項目利息成本約為1億,按利潤率10%計算,3年工期的項目盈利1億;而在“鋼管束組合結構住宅體系”新模式下,項目開發周期只需要1.5年,在相同年利息基礎上,利息成本約為0.5億,節省了0.5億利息,相當于盈利1.5億利潤。鋼管束體系可增加住宅使用面積。不僅可以增加車位和商鋪面積,為開發商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成為開發商“銷售亮點”的同時,也為住戶提供了更好的住宅居住體驗,花同樣的錢可以買更大的房子,從而進一步將鋼結構住宅的價格逼平傳統建筑。在外力方面,上海、北京、天津、廈門、南京、杭州等主要城市相繼制定并落實了《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其中以上海力度大,被網友戲稱為綠色行動方案”。據了解,上海在《方案》中明確規定2014年下半年起新建民用住宅原則上全部按照綠色建筑以上標準建設。而在廈門,南京等地,則是通過返還契稅的方式鼓勵消費者購買鋼結構為代表的綠色住宅。有業內人士認為,憑借以杭蕭鋼構“鋼管束組合結構住宅體系”為代表的技術創新,加上全國各地鼓勵性政策陸續出臺落實,讓鋼結構等綠色建筑加快了“低價”的發展步伐,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開發商實實在在感受到鋼結構住宅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