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企業如同一個存在的矛盾綜合體:鋼結構企業要考慮成本和利潤,想賺錢就要將投標價報高,但是甲方要節省成本,就看誰的價格低。對鋼結構企業來說,報高價競爭力低,想中標就要報低價,但又沒有利潤。那么,難題來了:鋼結構企業應該如何避免陷入這樣的價格戰?解決這個難題要從兩個方面著手:鋼結構企業在投標過程中如何避免陷入低價競爭的博弈和鋼結構企業如果低價中標應該如何維持利潤。首先,鋼結構企業在投標過程中如何避免陷入低價競爭的博弈?從鋼結構編制、縮短工期、經營管理三個方面闡述。加強鋼結構方案的編制:工程預算與鋼結構方案要相互統一,鋼結構方案是預算編制的必要依據,預算反過來又指導調整鋼結構方案,兩者是相互聯系的統一體,不可分離編制。鋼結構方案的編制應考慮在滿足鋼結構要求的前提下,盡量使報價的水平接近市場的總體水平。在編制時,應多考慮幾個可行的方案,然后對各個方案分別進行分析,選擇其中最完善、最經濟、最合理的方案,同時也要考慮其它投標人會采用類似鋼結構方法的可能性,通過比較獲得最后的方案。
另一方面,對部分鋼結構企業來說,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招標文件所規定的時間范圍以內,做到早日開工、早日竣工、早日投入運營和早日發揮效益,這種策略的實施不但滿足了業主的需求,而且為企業贏得好的口碑。、憑借先進高效地經營管理水平:無論哪個行業的競爭活動,金剛鉆過硬是攬瓷器活的第一要義。采取較為先進合理的鋼結構技術和鋼結構機械,全面做好鋼結構組織設計。在材料和設備的選擇上精心挑選,選擇較為優質的生產廠家,對于分包單位來說,選擇較為可靠的。鋼結構的進度也要較為緊湊,以此來達到節省管理費用的目的,大大的降低工程成本,依靠過硬的商務和技術水平贏得業主的青睞。
接著看第二個問題,鋼結構企業如果低價中標應該如何維持利潤。在保證鋼結構質量,滿足合同條件的前提下,不出現虧損,則主要取決于工程成本即通過加強成本管理來獲取。在經濟領域中,價格=成本+盈利。成本作為價格最低的經濟界限,它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盈利,尤其是建設行業規模大,周期長,涉及到的資金量尤其多。工程成本是一個全過程的管理過程,包括成本預測,確定成本目標,成本管理,以及成本反饋。成本預測:鋼結構企業投標前應確定項目的成本期望值,合理制定投標價格,制定最優鋼結構方案。這樣既可以確保企業即使低價中標也不至于破至底價,也能保證投標的競爭力。確定成本目標:鋼結構企業低價中標后,應根據中標文件和合同文件編制項目目標責任,以確保工程的實施能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編制之前,鋼結構企業必須充分、詳細地搜集、分析項目所在地的市場行情和供應材料等資料,確保目標成本的準確性和可行性。必要時,可借助平臺數據,如造價通——中國首家建設行業大數據服務平臺,覆蓋全國326個城市,近十年5億多條的建材價格,可以輕松準確快速地獲得市場數據信息。成本管理:鋼結構過程中,企業應根據目標成本進行分解,明確項目利潤或容易造成虧損的所在,合理對材料,人工和機械設備等進行配置,并將目標成本分解到各部門,分解到人,加強目標成本的指導和管理作用。成本反饋:鋼結構完成后,實際清理現場剩余材料和機械,辭退不需要的人員,減少費用的發生。同時,做好工程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歸檔,督促建設單位及時批復結算,回籠資金。另外,鋼結構企業要進行工程成本的實際發揮是能和計劃發生的對比分析,找出差異,以便下次更好地進行成本控制。無論什么時代,經濟效益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鋼結構企業投標時通過加強鋼結構編制,依靠公司的商務和技術實力避免低價中標。后期運用全過程的成本管理,對成本有效預測,合理監管,對比反饋來提升企業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