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消息,上半年會員鋼鐵企業累計實現利潤僅23.85億元,同比大減95.81%。據內部測算,扣除投資收益,鋼鐵主業上半年實際虧損達13億元。為幫助鋼鐵企業脫困,工信部正醞釀對鋼鐵行業重新開始實施“以產頂進”政策。“以產頂進”“重出江湖”就真的能夠破解當前鋼鐵行業發展的困局嗎?數據顯示,上半年鋼協會員企業累計實現利潤僅23.85億元,同比大幅減少545.49億元,降幅95.81%。虧損企業虧損額142.48億元,虧損面達到33.75%。據中鋼協內部測算,扣除投資收益,鋼鐵主業上半年實際虧損達13億元。此外,作為行業關鍵數據的銷售利潤率由去年同期的3.06%,降到0.13%。行業實現利潤水平已經處于虧損邊緣,如果扣除投資收益,鋼鐵主業實際處于虧損狀態。媒體援引一位接近工信部人士的話透露,“為了幫助鋼鐵企業脫困,近期工信部正醞釀‘以產頂進’政策的恢復實行,并已開始大力推動各大鋼廠加速從生產商向綜合服務商轉型。”該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并引起了廣泛爭議。一位市場人士昨日接受采訪時表示,拋開諸多爭議,不可忽視的現實是,中國的鋼材產能確實存在過剩,甚至包括一些所謂的高端品種,同時,“以產頂進”到底能對鋼材企業和鋼材市場起多大的作用、具體的方向定位、企業覆蓋的范圍等,或都需要進一步論證,且不能盲目出臺。
有媒體寄希望于“以產頂進”能夠破解當前鋼鐵行業發展的困局,能夠讓鋼鐵行業再次煥發青春。乍看之下,“以產頂進”似乎是一劑良方,然,當我們拋棄“以產頂進”字面意思帶來的激動,用理性、冷靜的來審視時,“以產頂進”似乎并非鋼鐵行業救命良藥。事實上,暫且拋開“以產頂進”是否有傾向國有鋼鐵企業之嫌,即使出臺,所影響的來料及進料進口鋼材絕對量不足1000萬噸,對于鋼材年產量超過8億噸的中國來說,可謂微不足道。而同時不可否認的是,鋼鐵行業現如今所面臨的困難很大程度上是行業自身發展到一定階段所必然出現的,與宏觀經濟環境有關,并非“以產頂進”政策所能解決的。中鋼協分析稱,在鋼鐵產能繼續增長的情況下,下游行業需求下降造成了鋼材市場疲軟、價格大幅下跌、原料成本處于高位、企業微利甚至虧損的困難局面。為此,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張長富表示,控制產量是穩定鋼材市場、降低原燃材料價格的關鍵因素。下半年一些利好政策將極有可能刺激鋼產量的回升,造成企業和社會庫存的增加,使上半年企業控產量方面取得的成績前功盡棄。會員企業必須保持高度警覺,堅持以效定銷,以銷定產,有效控制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