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鋼鐵行業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壓力下,去產能步伐將大大加快,“供給側”改革政策頻出,其效果可能超過預期。與此同時,鋼鐵行業的清庫已經非常嚴重,較低的庫存很難作為“蓄水池”來調節鋼材消費淡旺季的變化。而鋼材消費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每年三四月份的鋼材消費環比一二月份增長都在5%以上。因此,在庫存處于低位的情況下,逢低買入鋼材,或是比較好的策略。本周以來,隨著現貨價格的上漲,鋼廠虧損比例出現下降,由上周的85.89%下滑至79.14%。而鋼廠高爐開工率卻繼續下滑,由上周的74.17%下滑至73.76%,創2012年以來的歷史新低。
自去年11月開始,鋼廠高爐開工率就開始下降并維持在低位,鋼廠供應持續縮減。根據中鋼協數據,10月上旬重點企業日產量為178.38萬噸,而2016年1月上旬重點企業粗鋼日產量下降至162.6萬噸,降幅達9%。與此同時,隨著供應的下滑,鋼材庫存也出現了明顯下降。1月上旬鋼廠庫存為2054萬噸,相比去年10月上旬的2256萬噸下滑202萬噸。而貿易商庫存也由去年10月上旬的1079萬噸跌至1月上旬的867萬噸,下跌212萬噸。隨著庫存的不斷下降,行業清庫愈發嚴重,尤其是部分規格的鋼材出現短缺,很難完全滿足下游消費。后期一旦終端需求回暖,鋼材價格將出現快速反彈,這會對終端消費者造成不利影響。
從上海地區線材螺紋鋼的銷售量及唐山地區架子管的開工率來看,目前是需求淡季,終端消費都處于低位,沒有出現好轉跡象。但是鋼材市場消費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根據以往幾年的數據來看,三四月份鋼材消費環比增長是大概率事件,即便我們對其增幅保守預計,彼時鋼價反彈的概率也在增加。1月20日的國務院專題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談到化解過剩產能,應率先從鋼鐵煤炭行業入手。中央財政將每年出資1000億元專項資金,持續4—5年,共計5000億元左右支持煤炭、鋼鐵等行業去產能,主要用于人員安置。1月22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再度研究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并出臺了去產能的原則、路徑和保障政策。并強調在近幾年淘汰落后鋼鐵產能9000多萬噸的基礎上,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至1.5億噸,較大幅度壓縮煤炭產能。隨著近期國家出臺一系列大力度、有針對性地淘汰煤炭、鋼鐵等過剩產能的措施,未來國內部分過剩產能將得到有效控制,此次供給側改革的效果或超預期。在庫存處于低位的背景下,隨著三四月份需求出現好轉,二季度鋼材價格出現反彈的概率和幅度都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