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鋼企負債率不斷上升,盈利能力下滑,一度出現全行業虧損的現象。當前我國鋼鐵業總負債超過3萬億元,鋼鐵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在70%左右,甚至在去年三季度,上市鋼企八一鋼鐵出現了負債率達100%的情況。上市鋼企在鋼鐵企業中具有明顯的融資優勢,過去5年里上市鋼企沒有一家“持續虧損三年以上”,不屬于“僵尸企業”的范疇。但這是一種被政府補貼掩蓋的假象,如果剔除政府補貼和剝離資產等因素,按照扣非后的凈利潤測算,34家上市鋼企中已有多家連續3年甚至連續3年以上虧損。隨著近兩年鋼鐵行業形勢急轉直下,不少鋼鐵企業陷入全面虧損。2015年以來,企業剝離鋼鐵資產的案例明顯增多。值得注意的是,去產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之首,但職工安置和債務處置等問題,將成為鋼鐵業去產能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難題。鋼價持續下跌,主要原因在于鋼鐵產能過剩。2012年1、2月,鋼鐵行業出現進入新世紀以來的首次全行業虧損,隨后幾年內,鋼鐵行業持續掙扎在盈虧線上。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數據,2012年當年,中國重點鋼企實現利潤15.81億元,同比下降98.22%,其中虧損企業虧損額為289.24億元。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前11個月,重點鋼企合計虧損531.32億元。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著力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斬釘截鐵地處置“僵尸企業”,堅定不移減少過剩產能,成為當務之急。所謂“僵尸企業”,指的是不符合國家能耗、環保、質量、安全等標準和長期虧損的產能過剩行業企業;持續虧損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的企業。去年12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清理處置“僵尸企業”,到2017年末實現經營性虧損企業虧損額顯著下降。
對鋼鐵行業而言,“這次真的不一樣”,去產能任務顯得極為迫切。相關數據顯示,截至去年9月底,34家上市鋼企的資產負債率平均為64%。其中,負債率超過70%的有17家,尤其是八一鋼鐵資產負債率達到100%,成為上市鋼企中首家“資不抵債”、凈資產為負的公司。八一鋼鐵日前披露2015年全年預虧25億元,公司股票可能將在2015年度報告披露后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015年,我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供需失衡,行業虧損面擴大,新疆市場因出口和運輸成本高,企業東進西出受阻,資金緊張情況加劇,繼續呈現惡性競爭局面。”八一鋼鐵如是解釋虧損原因。新疆地區的鋼鐵產能過剩形勢極具代表性。早在2010年前后,新疆仍處于鋼鐵供需平衡狀態,外地鋼廠的鋼鐵產品通過長途運輸進入疆內后仍能實現盈利,當時不少鋼企在新疆布局、新增產能。中鋼協首席分析師李世俊當時曾公開發出警示,“都往新疆集中很危險,新疆建不了那么多鋼廠,明天的天山會變成今天的唐山!” 按照現有的規則,持續虧損三年以上的企業是定義“僵尸”的一個重要條件。證券時報數據中心統計顯示,截至去年9月末,34家上市鋼企中有21家凈利潤為負,即去年前三季度虧損鋼企占比6成,但這些虧損鋼企在2010年至2014年間均未出現“持續虧損三年以上”的情況。2015年,上市鋼企仍在接受政府補貼,截至去年前三季度,34家上市鋼企所獲政府補助合計達23.2億元。邱躍成也表示,在很多中小城市,鋼鐵企業往往是當地的核心企業,對所在地區的稅收、就業、GDP等影響相當大。在沒有找到合適的替代產業之前,地方政府出于維穩的考慮,只能極力去扶持虧損鋼鐵企業維持生產經營。但政府對鋼鐵企業進行補貼,延遲了“僵尸企業”的退出時間,浪費了大量的財政資金;也對其他沒受到補貼的企業造成了不公正的待遇。按照業內人士的說法,過去正是由于市場機制的作用發揮得不夠,政府干預過多,導致市場不能及時出清,引發各種結構性矛盾,尤其是有些地方硬撐著對一些沒效益的“僵尸企業”給貸款、給補貼。而提出供給側改革之后,沒效益的“僵尸企業”用地方政府補貼維持運轉的形式可能會減少甚至被禁止。
2015年以來,上市公司剝離鋼鐵業務甚至完全“逃離”鋼鐵行業的案例明顯增多。 去年12月,五礦發展稱,公司將剝離與發展戰略相關度較弱的低效資產,以1元的轉讓價向公司實際控制人五礦集團,轉讓公司持有的五礦營口中板有限責任公司50.4%的股權。據悉,五礦營鋼注冊資本高達49.39億元,但因為固定資產和存貨減值等原因,五礦發展所持五礦營鋼的股權估值為-3.2億元。除了上述企業剝離鋼鐵資產的案例,去年至今,還發生了不少撤離鋼鐵行業的事件。例如,中國港中旅集團宣布退出鋼鐵業務,擬無償轉讓公司所持唐山國豐鋼鐵58.49%的股權和唐山達豐焦化35.09%的股權給河北省國資委;開源控股日前也宣布以23.83億元向獨立第三方出售旗下公司所持的日照型鋼30%、日照鋼鐵30%及日照鋼鐵軋鋼25%的股權。“退出鋼鐵業務將令本公司專注旅游主業的發展。”中國港中旅集團公司稱,按照公司去年前三季度的財務數據進行初步測算,如果剔除掉擬無償轉讓的鋼鐵資產,預計公司總資產從1236.5億元下降至1032.9億元(下降16.5%),雖然資產規模有所下降,但是凈利潤會從1.43億元增加至8.04億元,增加462.5%。除了港中旅、開源控股、五礦發展、創興資源外,2015年還有寶鋼轉讓上海克虜伯股權、上海物貿剝離鋼鐵業務等案例。“上市公司剝離甚至完全撤離鋼鐵業在以往非常罕見,隨著近兩年鋼鐵行業形勢急轉直下,不少鋼鐵企業陷入全面虧損,鋼鐵資產在上市公司手里,從曾經的優質資產轉變為劣質資產。而上市公司剝離虧損的鋼鐵業務,可以提升整體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