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由中國建筑裝飾裝修材料協會、中國建筑裝飾協會材料分會聯合發起的全國輕鋼龍骨抽查活動歷時3個月終于有了結果,高達77%的抽檢不合格率在業內外引起了不小震驚。中國建筑裝飾裝修材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乃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行業整體質量水平十分擔憂。他說:“輕鋼龍骨是新型墻體的重要組成材料,屬于綠色建材,對推動建筑節能、加快墻體改革非常重要。由輕鋼龍骨和石膏板等新型墻體材料組成的多層板式復合體系,具有自重輕、生產過程節能環保、結構導熱系數低等多種優勢。從本次抽檢結果看,質量不達國家標準的產品在市場中隨處可見,破壞了整個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也給消費者帶來安全隱患。”
輕鋼龍骨在我國雖然發展較晚,但使用范圍廣、發展迅速。據不完全統計,國內輕鋼龍骨行業產值超過100億元,從業廠家眾多、分布廣,遍及全國各地。在家居建材市場,輕鋼龍骨產品作為輕質隔墻和吊頂主要連接和受力構件被廣泛使用,目前市場容量大致在200萬噸左右。此次全國輕鋼龍骨行業抽檢,以北京建材市場為代表,對全國主要品牌輕鋼龍骨進行市場隨機抽檢,選取了39家企業生產的輕鋼龍骨產品,提交中國建材檢驗認證機構及國家建筑材料測試中心進行檢測。抽檢過程依據GB/T11981 -2008 《建筑用輕鋼龍骨》標準,重點檢測輕鋼龍骨鍍鋅量、厚度以及抗沖擊力三個指標。從檢查結果看,各廠家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只有9家企業生產的產品全部符合國家標準,其他企業都存在不達標的現象,合格率不到30%。張乃嶺說:“一些手工作坊型企業不顧相關產品的國家標準,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和銷售價格,在產品規格、原材料選擇上隨意降低標準。厚度不達標,就無法保證施工和使用過程中的安全;鍍鋅層厚度縮水,產品的抗腐蝕能力將大大降低。加之消費者缺乏相關專業知識,常常以價格確定購買選擇,這也側面助長了市場中‘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目前,我國正處于推進墻體改革的加速時期,隨著輕鋼龍骨等新型墻體材料的研發、技術的進步、產業的升級、國家住宅產業化政策的指引等,各種新型墻體材料及新型墻體結構越來越得到市場認可,并且已在大量的重點工程、公共建筑、民用建筑中得到廣泛使用。“輕鋼龍骨產品在使用過程中雖然不承擔建筑結構的荷載,但是作為新型板式材料的主要受力骨架,承擔了室內非承重墻體的支撐作用,因此業內把輕鋼龍骨定位于‘半結構支撐產品’,其質量更不容忽視。”張乃嶺說,“協會將督促企業誠實守信,自覺抵制假冒偽劣、偷工減料、低價傾銷行為。同時,希望相關執法部門加大產品質量檢查力度,凈化市場空間。”